塘口糍花是結(jié)合當?shù)叵矐c習俗和飲食習慣制作而成的,工藝精巧、美味可口、寓意深刻。
在開平,一直流傳著男女雙方結(jié)婚后的第一個春節(jié),女家要“擔節(jié)”到男方家的習俗,本地人也稱為“擔頭年”。在“擔頭年”這天,糍花餅便是不可缺少的糍點之一。糍花餅上通常雕刻著吉、壽、福、囍等吉祥字樣或是鯉魚和各種各樣鮮花圖案,寓意花好月圓,百年好合。制作時先取搓好的粉團壓扁,拿公雞碗蓋上去,開成圓形粉餅,用小刀在圓形的粉餅上雕上各種各樣的圖案,糍邊用剪刀剪出三角形鋸齒狀的花邊,再把糍花放進油鍋里煮炸即成。
如果家里新添了男丁,在滿月當天,男家則會制作大肚茅這種糍點,寓意好子好孫,兒孫滿堂。大肚茅的設計也十分講究:下面是一個鳥窩形狀,上面伏著一只叼著蟲子的鳥,形容鳥媽媽生了很多小鳥,叼著蟲子回窩喂孩子。制作時,首先取一小塊搓好的粉做成鐘形,再在上面搓成一只小鳥形狀,再用剪刀在鐘形的鳥窩上剪出花邊,最后把做好的大肚茅放進鍋中蒸熟,便是成品。
塘口糍花制作技藝于2021年11月被列入開平市第五批縣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項目名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