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
有人說:“生命在閃耀中現(xiàn)出絢爛,在平凡中現(xiàn)出真實(shí)?!边@一次疫情之下,我們看到了如此多的絢爛和真實(shí)。有“吹哨人”和先行者堅持為疫情防控工作拉響警報;有“逆行者”來自五湖四海,為了同一個疫情救治的目標(biāo);有無名氏穿行在眾多運(yùn)輸線上,筑起了支援一線的堅強(qiáng)堡壘;有千家萬戶閉門拒客,響應(yīng)抗疫號召……
那些盡忠職守而閃耀的人,那些盡己所能而平凡的人,我都稱他們?yōu)檎J(rèn)真生活的人。
他們謹(jǐn)慎思考生活的選擇題,不逃避,不輕忽。他們的決策不依恃于情緒,所以他們的生活不附麗于外界定義的“閃耀”或者“平凡”,而自有其真實(shí)和豐富。
(二)
一旦“生”與“死”的話題離我們無限近,就會有人問:“生命本就短暫,還有莫測的疾病、事故……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么呢?”
如果非要從宏觀的角度來回答,或許就像羅素說的:“整個人類的生命,宛如一道壯闊的洪流,從不可知的過去,洶涌的沖向不可知的未來,我們每人都只是這種洪流中的一粒水滴,一個泡沫。”囿于時間和空間,我們既無法圓滿,也無法改變,更無從談起意義。
但作為個體,我卻更偏向于弗蘭克爾在《追尋生命的意義》中的看法:
“我們不該繼續(xù)追問生命有何意義,而該認(rèn)清自己無時無刻不在接受生命的追問。面對這個追問,我們不能以說話和沉思來答復(fù),而該以正確的行動和作為來答復(fù),到頭來,我們終將發(fā)現(xiàn)生命的終極意義,就在于探索人生問題的正確答案,完成生命不斷安排給每個人的使命。”
無論生活是否存在意義,作為獨(dú)立的個體,認(rèn)真的生活,重復(fù)、持續(xù)、努力地活下去,便是“意義”本身了。
疫情在防控,生活在繼續(xù)。
好好照顧自己,健康地活著;多看看書,有厚度地活著;思考每一個選擇,認(rèn)真地活著。這,或許就是關(guān)于“意義”的最好的答案,也是這次疫情教給我們最好的一課。